高台蔬菜走俏上海
张掖日报记者 段海
盛夏时节,高台县南华镇义和村的蔬菜基地一派繁忙。工人们动作麻利地采摘着鲜嫩的菜心、芥兰,经过分拣、预冷、装箱,这些带着露珠的高品质蔬菜将跨越千里,于次日出现在上海市民的餐桌上。在宣化镇贞号村,新建的智能化大棚内,西红柿苗长势喜人,果实成熟后也将远销上海。高台蔬菜,正以其过硬的品质和精准的供给,成为连接西北沃土与东方都市的绿色桥梁,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。
该县立足蔬菜主产区定位,将蔬菜产业作为推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,坚定不移走“建基地、抓示范、强链条、创品牌”的发展路径。通过政策扶持、科技赋能、品牌打造和产业链条延伸,推动“菜篮子”向“钱袋子”高效转化,形成供沪蔬菜、设施蔬菜、高原夏菜、加工蔬菜等多轮驱动的产业格局。今年,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8.21万亩。
在南华镇义和村供沪蔬菜基地,规模化、标准化的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。“我们承包了1800亩地,主要种植菜心、芥兰、青仔等上海市场青睐的品种。”华裕鼎盛农业有限公司生产主管曾小留介绍,“第一茬采收已近尾声,每天稳定向上海发送约2000件货品,第二茬即将上市。”从田间采摘到冷库预冷、包装运输,一条高效运转的产业链确保了蔬菜的新鲜度,也稳稳托起了“高台供沪菜”的品牌声誉。
科技的力量在宣化镇贞号村得到生动体现。作为高台县2025年首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项目,该村智能化精品果蔬种植基地引人注目。10座崭新的钢架大棚内,附近村民经过培训,熟练地为西红柿整枝打杈。“我们种植的是口感型西红柿,专供上海市场。”贞号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朱吉财看着长势喜人的果实充满信心,“按目前长势,预计7月20日左右上市。”这个村企共建项目,有效弥补了露地蔬菜的季节性短板,与供沪蔬菜基地形成优势互补,满足了错季供应需求,显著提升了全县蔬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。
高台县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,不仅装满城市的“菜篮子”,更实实在在地鼓起农民的“钱袋子”。政策扶持引导产业方向,科技赋能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,品牌打造增强市场溢价能力,而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——从标准化种植到预冷保鲜、分拣包装、冷链物流,再到探索精深加工——则最大程度地释放了产业价值,创造了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,“蔬”写了一幅产业兴旺、乡村秀美、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。
版权声明
1.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。
2.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.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(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)受理对接。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,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,联系电话:0931-8159799。
相关新闻
- 2025年06月30日【图片新闻】高台县合黎镇松叶牡丹制种基地花农为盛开的鲜花授粉
- 2025年06月25日高台“四好农村路”通往幸福里
- 2025年06月24日【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】高台:“零彩礼”引领婚俗新时尚
- 2025年06月23日高台:“零彩礼”引领新风尚